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彭小六”(ID:pengxiaoliu1985),作者彭小六,36氪经授权发布。
1.
何时能感受到自己变老?
大概是平静地接受小孩子称呼自己叔叔/阿姨;大概是在网上注册填写生日时,年份的下拉菜单需要往前翻得越来越久;大概是完成一件事情后用睡觉犒劳而不是出去喝酒庆祝。
……
这些时刻在温吞缓慢地提醒:你老了。
但更直接的是,自己与公司新来员工的年龄差慢慢的变大。
职业对于年龄焦虑来说就像催化剂,前几天在微博看到有个话题叫「35岁定律」
说的是,从前可能会有很多行业根据行业年限,为你的工作经验买单,比如工作5年了,即使你的能力和应届生差不多,但是你依然可以多拿至少一倍的收入。
而现在更多的情况是,老板们发现了这一点,觉得你并没有太值钱的技能和经验之后,就会把你淘汰掉,换成性价比高的年轻人,所以有慢慢的变多年轻人感觉到了中年危机的提前到来。
我在后台和洋葱阅读群问了大家的看法,其实每个35岁左右的职场人都在担忧着:被更便宜又好用的年轻人淘汰后该怎么办?
每个人也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
@Becky陈云:
“作为一个35岁辞职的人,颇有感触,之前十几年工作稳定。
30岁之前开始焦虑,总觉得可以一眼望到头,缺乏挑战和意义,可以混日子。但辞职以后,世界之大,和想象中并不相同。”
@肉肉兔:
“很现实的问题,我完整的经历了。
受父辈们的影响觉得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但不是这样的,直到公司在我即将35岁之际来了一次淘汰考试,我才惊醒,思维方式才开始转变。在这之前,也想过如果脱离组织出去能干点啥,答案是不知道。
中年危机的焦虑无处不在,开始还自己本该在拼搏的时候选择了安逸的债,希望为时不晚吧。”
@昊强:
“在很多企业里35岁是应聘、招聘的年龄限制,除非你有很高的学历或者真的公认很牛的title,不然很容易在35这个数字面前吃亏。
不过,职场外的工作很多都是看能力不看年龄的,凭本事吃饭是主流,年龄不是拿来吃空饷的理由。”
@Danielle:
“在我看来,我们在意的不应该是35岁,而是没什么经验和技能的35岁,容易被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替代。
所以真正需要在意的应该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我们都知道容易被替代的是重复的机械性劳动,不容易被替代的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是啊,社会不会容忍的不是一个35岁的人,而是一个35岁还没有硬技能的人。
想想看人们怎么对待35岁仍拿不出作品的流量明星和怎么对待40岁演技依然能打的实力派演员就知道了。
2.
从某种层面看,焦虑并不全是坏事,危机感有时候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
@Alshynn:
“35岁处于哪种阶段是由自己决定,而会不会有中年危机也是由自身状态决定,如果过的好,那也不存在中年危机了吧。”
35岁为何会焦虑,其实不必过多讨论。
如何对抗行业中的年龄焦虑,这才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先来聊聊对工作的期待。
很多人关注的是自己的付出,我们个人算法是:回报 = 付出,觉得我付出了时间,做多少拿多少。
但是,我们忘记了企业的算法不是这样算的。企业是这样算的:你的回报 = 你的成果 -企业对你的期待。
如果你做的结果大于企业期待,你才有价值,你才能留下来;如果你做到成果和别人一样,为何需要给你超过别人的回报呢?
所以我们焦虑什么呢?
我们焦虑的是,自己会不会拿到更多的回报,能不能待下去;却忘记了回报的决定要素是你要有“超预期”成果。
明白了这些,你会发现35岁焦虑根本不存在,因为如果你不关注你的成果,你做任何工作,在任何岗位都会时刻感觉到焦虑存在。
那怎么持续做好有超预期的结果呢?
作为曾经从程序员一直做到技术部门总监的人,我认为几件事从你开始工作就要注意:
1
专注处理问题的能力
搞清楚你的岗位职责,从公司的角度,岗位的设定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的。
处理问题的能力 = 方法 + 效率
一件事情交给你,你能做好;再给你一件,你又能做好;还给你,你还行。我们称之为靠谱。
靠谱,就是胜任。
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这种胜任的经验。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能做到,有方法,有套路;还要到做得快,做得好,会用工具,有技巧。
2
做到持续稳定的输出
会做事,还要会吆喝的能力。很多人会觉得埋头做事是一种很好的人品——我劝你省省心。因为如果你不懂得汇报自己的成果,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你的领导最多只知道你在做,但是不知道你到底做得如何。
你的领导也是一个岗位,他的任务就是保证任务的分配和执行,他跟他的上级汇报的,也是结果。
工作中,我们做的事情一般只有两种类型:
○ 项目,指的是在一定时间期限内,要做出成果的任务。比如做一个客户的方案;
○ 日常,指的是每天都可能重复的事情,比如每周会议,每天客户访谈。
我每次跟团队小伙子们开会,我都会强调,如果你不会说你做过什么,汇报你的成果,凭什么加薪升职的时候,我要选你?你长得特别吗?
3
持续学习的能力
经常问自己,我在巩固什么,需要完善什么,需要发展什么?
不会持续学习的员工,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淘汰。
为什么?
因为企业运行的目的是发展,是增长。如果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停留原地,就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被淘汰。
反之,如果你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但是企业的增长停滞了,结果是什么,是你会跳槽,因为你觉得在这个企业没有上升的机会了。
我每次面试新员工,都会问他一个问题,你准备多久离职?
因为我想看看他有没有上进心,我不担心他说我就干一年我就走,如果是这样,一年以后,我会看公司和我的部门是不是对他有更高的期待,能不能给他更高的平台,如果有,他也刚好成长到了这个能力,那就谈价钱就好了,大家都不是傻子。
最后,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份工作给你的薪水又高,工作还轻松,还不需要你越来越厉害。
如果真有这样的工作,你会需要付出什么?你会失去什么?
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焦虑,即刻行动是最好的减轻焦虑的法宝。
@刘静:
“对于45岁的人来说,35岁正年轻,没有必要纠结在35岁。年龄只是生理数字,并不代表我们的心理数字和成长数字。
有些人25岁活成了65岁,混吃等死,平庸一生;有些人65岁却活成25岁,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用智慧、阅历滋养一生。与其纠结年龄,不如思考你想要的人生是什么,然后去行动。”
@刘晚晚
“我儿子1岁2个月,现在可以吃辅食,不过他个是急脾气,一盘包子他抓起来烫手,但抓不到会哭,抓的包子馅都出来了也没吃着。
这题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说35岁没成功是不是晚了的问题。着急成功的人,只会跟孩子一样打翻桌上的东西,越是哭闹越是什么都吃不到。
唯有选择好自己的赛道,坚持跑下去,跑起来的时候,你听不见别人的声音,只遵从自己的节奏就可以了。”
青春的饭,任何一个人都吃不了几年。
守住自己的技能,为可能存在的瓶颈和焦虑做准备,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不管你是25岁还是35岁,今天的你永远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这样看,也不是那么焦虑了。
我们大家一起继续向前,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