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街头,即便是恋人也鲜见相拥而行。可她却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性爱专著和春宫画公之于众的国度,还真是矛盾啊。
13世纪前,印度的性准则远比现在自由开明,尘世和神界都予以性同等的重要性。性在这里甚至被视为一个学科,在正式的教育体系中授课。举世闻名的《爱经》,世界上首部性学著作,就在公元前4世纪到2世纪之间的古印度著成。
事实上,如果你观察足够仔细,在这片国土可以见到这段更为自由时期的足迹。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科纳尔克太阳神殿矮墙上,他们以性爱主题浮雕的形式被夸张地呈现在石头上。而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阿旃陀石窟(Ajanta)和建于公元5世纪至10世纪之间的埃洛拉石窟(Ellora)里,则有裸体仙女的壁画和雕塑。
进入印度的寺庙,你会发现许多雕像都带有强烈的情色意味,不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动物。三人性爱、纵欲狂欢的聚会和兽交的场景也随处可见。更让我震惊的是,线条柔美的少女和阳刚的男人以极度扭曲的姿态交缠,完成“不可能的”性爱,旁边神像表情却从容宁静,仿佛拈花一笑,凝视这一切的同时,接受信徒的虔诚顶礼。
尽管一些石像残缺不齐,但仍能看出这些雕塑是难以置信的古朴,可以推断庙宇至少有千年历史了。
克久拉霍圣庙之诸家说
对于这些性爱主题的图形的存在,世间存有诸多说法。一个极具异域风情的说法是,因为昌德勒国王是密宗法的追随者,遵从阴阳力量的平衡戒律,所以他们在创造的庙宇中也推崇自己的信仰。
其他说法,则从庙宇所在的时代及扮演的角色去解释:他们不仅是一个崇拜的场地,还是学习的道场;那些精细的艺术品,就包含了性爱的艺术。此外,有人相信,庙宇内性活动的刻画是一种吉兆,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和轮回的起点。
除此之外,印度教传统上把性视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也许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这些雕像会散布在描绘祭祀和战争的其他雕塑作品中。他们以平常眼光看待性、并不把性隐匿在不起眼角落的做法,或许意味着对他们来说,因为性活动创造了人类,所以是值得被见证和崇拜的。
与世隔绝让艺术品得以幸存
怪异的是,为何这些寺庙建在克久拉霍?要知道,这里尚无任何记录证明有王朝选址在此。但这些艺术品的幸存还多亏选址在偏远的克久拉霍,这里曾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密林,数百年间无人知晓,直到1838年才被一个英国人TS Burt发现,得以闻名于世。
事实上,Burt本人也是被印度侍从劝说下才旅行至此,当初他并不觉得这么遥远的地方会有不错的风景。这些极具魅力的庙宇也逃过了印度道德警察的怒火。近年来,他们封禁、毁坏了很多文化艺术品,从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的作品和侯赛因(MF Hussain)的绘画,不一而足。
宽容:更深的教谕
试想一下:当导游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位于壮观的肯达利亚•玛哈戴瓦神庙(Kandariya Mahadeva)墙壁高处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雕塑时,游客一家人都听得全神贯注,岂不比这些露骨雕塑和它背后的历史更有趣?
没有人扬起眉毛表示惊讶,也没有人交换尴尬的表情,甚至年轻人也没有露出一丝怪笑。可能,当艺术置身于宗教的语境里,便是无可厚非的。
印度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这些石像和他们的文化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感,但是同时也展现出了印度的宗教魅力,那就是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