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河南山东数万农民一夜蒸发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07 11:29:46  阅读:33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当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国力、工业基础、科技水平薄弱。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成功研发出了“两弹一星”,让发达国家瞠目结舌,大大提升了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两弹一星”也留给了世界太多的悬念、太多的不解之谜,电视剧《国家命运》,为观众揭开这一个个历史谜团。

数万农民一夜蒸发

  河南山东上万农民“人间蒸发”

  中国导弹和核武器试验基地建设之初,两个基地生活异常困难,加之地处戈壁,没有社会依托,柴米油盐这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无法保障。在1960年初,部队从河南、山东等地秘密招收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前往大西北两个基地,他们中有做酱油、酿醋、做粉条、磨豆腐、掌鞋、修车、养牛羊猪、种菜等各行各业的师傅。部队通过当地政府,秘密物色人选,进行严格政审考察。这些人严格遵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规定,自己也不清楚要去哪里,去干什么。这些农民约有一万人,一夜之间,这么多农民从他们几代生活的热土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要知道,这不是一支军队在秘密地调动,而是万余中国农民自觉自愿地秘密迁徙。至今,他们中很多人的第二代、第三代还生活在那里。

  苏联专家选址竟是敦煌

  很多观众知道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在罗布泊,鲜为人知的是,苏联专家选定的最早的试验场竟是敦煌。后来中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实地考察,发现苏联专家采用的敦煌地图都是错的,地图上的几条河100年前都干涸了,并且敦煌土质太松,高空风又是吹向黄河中下游,核试验将影响到内地生活的百姓。更要命的是试验场离莫高窟太近,只有130公里。

原子弹爆炸(资料图)

  张蕴钰是位儒将,喜欢写诗,专程去莫高窟看了看。他在莫高窟壁画前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口中的哈气会破坏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听取了张蕴钰的汇报,聂荣臻最后决定放弃敦煌,并重新选定了罗布泊。多年后谈起此事,张蕴钰还感到后怕,如果当初听了苏联专家的意见,原子弹肯定将毁了敦煌这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