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解密:著名老北京澡堂浴池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19 03:51:47  阅读:337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若瑄

  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的西北,有一座别具风格的“澡堂子”遗迹,这就是浴德堂。有人根据其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推断“浴德堂”是乾隆皇帝为其宠妃香妃特地建造的,里面的穹隆开间即是香妃沐浴的地方。

cript>

cript>

  另一个所谓证据是1915年,“浴德堂”曾展出过一幅“香妃戎装像”,因而有人将这里称为“香妃浴室”。然而,按明清皇宫的规矩,外朝宫殿均属处理朝政之地,后宫妃嫔是不许涉足的……那么,浴德堂最早为何人所建?建于何年?与故宫其他建筑风格迥异的浴德堂原本是做什么的? cript>

cript>

  《美人画像》为何被附会为“香妃”?

  根据清乾隆朝内务府档案,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大小和卓叛乱。叛乱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清廷所平定,并迁其妻孥到北京。在当时内务府档案中,其后晋升为容妃者,就是在平定大小和卓后进宫的,在后妃传中称其为和卓氏女,号容妃。香妃是后来传说演变之称谓。

cript>

cript>

  清代后妃传记载,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葬于河北省遵化县裕陵园寝。裕陵为乾隆之陵名,在清代历史档案中有一张裕陵园寝位置图,容妃即葬在其中。如果说浴德堂是为容妃而建的,那么浴德堂的始建时间应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但此说并无确切证据。

cript>

cript>

  就此事我曾请教过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据单老先生说,辛亥革命后,1915年在故宫外朝成立古物陈列所,从热河避暑山庄运来陈设文物,其中有画轴数万件,另有美人绢画一张,油画十九张。油画中有一张戎装女像,所画人物妩媚英俊,当时古物陈列专家称之为清代乾隆皇帝的回族妃子香妃。

  那幅所谓“香妃画像”,多年来传说为西洋人所绘,原画上有一黄签,题为《美人画像》。古物陈列所指此画为乾隆帝之妃,并冠以“香妃”二字,遂附会为乾隆帝的回妃,随之乾隆的容妃也就变为香妃。

cript>

cript>

  武英殿浴德堂遂演变成为“香妃浴室”,为浴德堂供水之高台井遂称之为“香妃井”。古物陈列所还将戎装女像悬于浴室门楣上,被好事者视为清宫秘史中的艳事。

cript>

cript>

  紫禁城“外朝”何来后妃沐浴之所?

  按清宫惯例,外朝宫殿均属处理朝政之地,后宫妃嫔是不许涉足的。清代只有小皇帝大婚时,皇后所乘凤舆由外朝穿行到后宫。即使与皇后同时所选之妃,亦只能由紫禁城北门神武门进入,不可能在外朝宫殿建有后妃沐浴之所。封建皇帝每年过生日,尤其是在举行大寿典礼时,都要在太和殿接受朝臣的祝贺。

  慈禧太后举办五十、六十大寿典礼时,也未在外朝举行。武英殿在紫禁城西华门内,毗连西苑中南海,慈禧太后当权时,去西苑要出入西华门,亦从不穿行外朝中路,经过武英殿石桥时,所乘凤舆还要挂帘掩罩而过。

cript>

cript>

  清代从康熙朝起到清代末年,武英殿一直是编书印书的场所,清代有名的纸墨精良、校勘精准的殿本书,就是由武英殿所编刻的书籍。乾隆朝是最兴盛时期,编书人在浴德堂校勘书籍之事均写在清代宫史中。这样何能使宠妃沐浴其中?所谓香妃浴室之说纯属虚构。

cript>

cript>

  单士元先生认为,明清故宫是在元代大内宫殿废墟上兴建起来的,元代统一中国后,除了重用蒙人、汉人之外,回族人亦多。《元史氏族表》记载,回族曾有百余人参与修建元大都宫殿城池。

  《元史·祭祀志》中记载有回回司天台,《元世祖本纪》记载有回回医药院,元代《职官志》中记载有回回令史。

cript>

cript>

  元朝人在生活习惯上,逐渐脱离游牧之风,把蒙、汉、回三个民族生活方式融为一体。蒙族居室起初并无浴室设备,也许正是受了回族礼拜沐浴生活的影响,在大内宫殿建有浴室多处。在陶宗仪《辍耕录》中载:“延华阁浴室在延华阁东南隅东殿后,傍有鹿顶井亭二间”。元代《故宫遗录》载:“……台西为内浴室,小殿在前”。

  也就是说,回族的浴室设备是有特定模式的。《元史·百官志》也有记载:“元仪鸾局掌殿廷灯烛张设之事及殿阁浴室门户锁钥”。这些记载说明,在元大都皇宫内的浴池不止《辍耕录》和元《故宫遗录》所记的几处。

cript>

cript>

  浴德堂原为元代留守司衙门旧址?

  朱元璋攻破大都并定都南京之后,元皇宫荒芜,大都宫殿逐渐被毁,但是除象征政权的坐朝大殿之外,小宫、小院不一定全拆到片瓦不存。浴德堂地处元大内宫城西南角楼外,原为留守司所在地。

cript>

cript>

  留守司是一个较大的政治机构,有成群的建筑。1958年清理坍塌倒坏的武英殿后墙的建筑遗址,在刨挖地基深处时,于旧殿的砖墩下发现大石制作的成套柱础,经鉴定是元故宫的遗物,经考证这里应是元代留守司衙门的旧址。

  建筑群有浴室在其中,以现在浴德堂结构布局证之,与元大内廷华阁浴室有小亭和台西为内浴室、小殿在前的安排极为吻合。现武英殿浴德堂浴室后亦有井亭,浴室在武英殿后,亦即小殿建筑在其前头,布局与《辍耕录》、元《故宫遗录》所记元代浴室情况相同。

cript>

cript>

  此外,浴室内部砌满白色琉璃砖,从砖质、胎釉看,也早于明清。元代宫殿所用琉璃砖瓦是多种釉色的,并不像明清两代以黄色为主、绿色次之。元代是杂用各色琉璃,尤其喜用白色。早年故宫进行维修时,在浴德堂附近地下发掘出元代白色琉璃瓦碎片,其琉璃釉与浴室琉璃砖相似。

cript>

cript>

  再以现存堂后井亭的石井阑情况论之,此井由于常年汲水,井阑为绳索所磨沟道多至十五条,沟道深度超过五到六厘米以上,如果不是历经数百年使用,不可能磨成这个样子,也不可能是清代乾隆一朝一个妃子沐浴用水所能磨损出来的。

  因此,根据种种迹象和历史资料推断,武英殿浴德堂浴室为元代留守司之遗物无疑。

  普通的澡堂,最大的活动空间是浴池,即由数人或数十人在一个大水池中泡澡、洗澡、搓澡,讲究的澡堂则设有包间、雅座,里面有浴缸、喷淋设备和一张单人床。

cript>

cript>

  老北京浴池:为何兼管“消防”?

  老北京浴池通常是设在繁华商业区的,浴池对商业区的防火安全特别积极。例如,北城鼓楼前烟袋斜街21号的鑫园澡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创办人是清宫总管太监李莲英的嗣子李福庆,曾受过李莲英的资助,在北城很有影响。

cript>

cript>

  澡堂规模不太大,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但当年北城的八旗子弟常喜欢光顾于此。澡堂经理允许浴客提笼架鸟而至,也可怀揣蝈蝈葫芦或蛐蛐罐。

  在浴客洗浴之后,还能听到鸟叫虫鸣。早年烟袋斜街设有公益水会,李福庆曾被推举为水会会长,置备有会旗、铜锣、火钩、水桶、板斧等简易的灭火设备,附近商店一旦失火,鑫园澡堂就会鸣锣示警,并聚集会员灭火。

  浴池档案:北京澡堂业始于元代?

  据《析津志辑佚》载:“都中官员士庶之家,聘女将嫁之明日,家人送女儿入堂中澡浴。男家一应都散汤钱,凡应役者赏有差”。《析津志》是一部元末人熊梦祥记述元大都的书。析津之名始用于1012年,终用于1153年。假定书中所记述的事发生在元至元九年(1272年)的话,至今已有741年了。

cript>

cript>

  引文中的“都中”系指大都,“堂中”系指大都城内一处“官员士庶之家”洗澡的场所,引文中的“汤钱”就是洗澡钱。女方的女儿去堂中沐浴,男方的家长付费。不仅如此,陪同女子一起沐浴的“役者”也得由男方家长赏钱付费。由于沐浴是收费的,说明是具有商业性质的,所以说此乃北京澡堂业之始。

cript>

cript>

  北京第一家:女性澡堂在哪里?

  近代北京澡堂业的创始者是保定府人,始于清光绪年间。北京澡堂的工作人员多是河北省定兴、涞水、易县人,全部操保定府的乡音。除提供洗浴之外,还兼营茶水、理发、刮脸、搓澡、修脚、按摩、治脚气、修指甲等。

  最早为平民服务的澡堂只接待男性,不接待女性。前门外李铁拐斜街1916年创办了一家专门接待女子沐浴的澡堂,称润身女浴堂。这是女性自由开放的一个标志,也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家女性澡堂。

cript>

cript>

  老北京有哪些?着名澡堂:老北京浴池

  老北京过去自己家里有沐浴设备的很少,人们要想洗澡只能去浴池。浴池,旧时称作澡堂或澡塘。例如怡和园澡堂、清华园澡堂等。通常都把澡堂的字号题写在门楣之上,十分醒目。

cript>

cript>

  旧时京城着名澡堂有14家,东城有清华园、桐园、宝泉、怡和园、松竹园,西城有裕华园、华宾园、华宾园分号、德丰园,南城有兴华园、一品香、东升平、清华池,北城有鑫园等。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